系所历史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发展历程

       复旦大学的电光源研究工作,始于1960年。当时我国的电光源工业还比较落后,工厂只能生产一些普通的钨丝白炽灯和荧光灯,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石英玻壳的加工,石英与金属的真空封接等技术国内尚未解决。

       60年代初,由蔡祖泉教授带领的一个电光源研究小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及有关单位的协助下,仅花了两年时间就解决了上述技术关键,并制成我国第一只高压汞灯。到1965年又先后研制成功了碘钨灯、长弧氙灯、超高压球形氙灯、超高压汞灯、空心阴极灯、氢(氘)弧灯、同位素氪(86)灯等十余类照明光源和仪器光源,大大缩短了我国电光源研究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

       1978年为了适应电光源事业的发展,正式成立了电光源研究所。研究所下组建四个研究室:气体放电研究室,光源化学研究室,光源电器研究室及照明设计和光源测试研究室,另有一个中试车间,开始较大规模的电光源研制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到电光源机理,材料与工艺,测试标准,方法和仪器,近代照明技术和新光源的中间实验生产等。先后研制成功了大功率水冷电极超高压氙灯、电影外景摄影镝钬灯、高显色性高压钠灯、电控式紧凑型荧光灯等十多类新光源;研制成功复合式大型自动分布光度计、紫外辐照度计、核爆炸亮度仪等测试设备。其中有十多项获得了国家科委或部级省市级奖励。

       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使原电光源研究所成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机构,近年来,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和电光源研究所充分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开展新光源重点是各类节能光源,光源材料,光源用电子器材,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及照明工程CAD辅助设计,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研究开发推广一体化的科研机制,并为电光源行业的规模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为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将原“光源与照明”专业拓宽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2009年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获教育部批准筹建“先进照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12月该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这为光源与照明学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opyright (C)2015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邮编:200438   电话:(86)021-31242633